第750章 石璟-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朱元璋是念著自己故鄉的,在稱帝之后,對鳳陽也是出奇的關照,當然也是帶來了一些好處。

    可讓朱元璋萬萬想不到,在他去世之后,短短幾十年后,鳳陽府就由盛轉衰。

    一是因為南京遷都北京,鳳陽的政治地位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,二是龐大的宮殿,河道讓鳳陽等地的百姓承擔非常重的徭役,第三點也是重點。

    受災。

    自從朱元璋駕崩之后,鳳陽遭災的比例也比其他地區的高上許多。

    自從出了一個朱皇帝,十年倒有九年荒,并不是一個危言聳聽,而是真實存在的。

    鳳陽這個中都,被短時間內捧起來的地方,在數十年中的災禍中,比之前變得更加貧困。

    正統三年,鳳陽發生大規模洪災,上萬人逃離家鄉,逃亡的百姓到了山東的濟寧、臨清等地乞討。

    而后災荒一直持續到正統十四年,鳳陽府的人口就在不斷的流失。

    在這十年之中,鳳陽失去了將近二十萬的人口,大片的土地荒蕪。

    而鳳陽花鼓也就是在這個時期,流傳到了大江南北,民間誰都能哼上一句,朱皇帝與鳳陽的故事,民間多傳,就是因為鳳陽養出了一個朱元璋,奪了天地的造化,也讓鳳陽的氣運大為受損,所以才導致現在經常性的受災,以前太祖爺洪武皇帝活著的時候,還能鎮住場子,可自從洪武皇帝駕崩之后,老天也開始算賬了,所以讓鳳陽年年不順。

    新稅制剛剛開始的時候,鳳陽就是跟著北京,南京這兩個地方一起開始推行的,其中參加徭役,官府是需要支付報酬的改制,算是讓鳳陽原來的人口流失嚴重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。

    現在鳳陽人口只有三十萬,有將近兩萬的青壯年,并不種地,而是從事河道疏通,宮城維護,城墻修繕等工作,也算是有了些許的改觀……

    鳳陽有祖宗陵墓,即便是人都跑完了,再怎么蕭條,他的規格也不會下降,當然,也因為是大明中都的存在,在真正的歷史中,鳳陽成為了反賊經常光顧的地方。

    張獻忠來過,李自成也來過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