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0章 石璟-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石璟聽完姜安的話后,點了點頭,而后目不轉睛的看著車駕……

    太祖高皇帝開國大明之后,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家的人謀取福利,下旨在鳳陽營建中都。

    盡管很多大臣都覺得鳳陽是個小地方,沒有那么大的必要大費周章,但朱元璋根本不管那么多,直接下旨在鳳陽“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”。

    這也讓原本只是淮河流域的小地方一躍成為了大明朝的中都,名義上也是大明朝的第三個首都。

    既是中都,那他的牌面也是很大的,整個鳳陽城是三個城組成。

    第一道城為中都城外城,周長60里,呈東西扁長的長方形,西南隅為將鳳凰嘴山包入城中,還修建了一個凸角。共開辟城門九座,水關十八座。

    中都外城開九門,洪武門、南左甲第門、前右甲第門,長春門、朝陽門、獨山門,后右甲第門、北左甲第門,涂山門。

    禁垣城為內城,第二道城為禁垣,開四門,南為承天門,東為東安門,西為西安門,北為北安門。

    承天門北距午門一里地,南距洪武門兩公里。門內向北約一公里,為外金水橋。

    第三道城為皇城,開四門,南為午門,東為東華門,西為西華門,北為玄武門。

    鳳陽的政治地位,伴隨著他規模宏大的城池建筑建成,而名震天下,而鳳陽的皇城所建造的格局跟南京皇城幾乎是一比一還原。

    朱元璋在鳳陽設置中都留守司,有留守,有知府,一個管軍,一個管理政務,在后面又加上了一個守備太監。

    與此同時,朱元璋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來建設自己的故鄉。

    朱元璋在位時期經常免除賦稅徭役,并鼓勵百姓開耕荒地,從江南,江西遷移過來很多人口,開國之初,鳳陽地區的人口不過一萬三千余人,而到了洪武十五年,其人口已經到了五十多萬,大量的人口涌入,讓鳳陽繁榮一時。

    不僅如此,朱元璋給鳳陽修建道路,雙排并行八輛馬車的大道直通南京。

    一系列的政策補助,確實給鳳陽帶來了很大的改變,也讓鳳陽的百姓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。

    到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,鳳陽田地面積達到四十萬頃,歲糧也超過二十萬石,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變成了大明的上府之一。
    第(2/3)页